环境日之际论“三北”,习近平部署筑牢绿色长城
鉴往知来 习近平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明晰方向
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、发展至今的文明。何以中国?习近平曾指出,没有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,这样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 [详细]
情牵雪域高原,习近平再致贺信
“希望西藏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。”“2023·中国西藏发展论坛”23日在北京开幕,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。 [详细]
元首外交在西安,习近平的中国—中亚峰会时间
两天时间里,3份联合声明、1份联合宣言、1份发展规划,大量双边领域合作文件签署……密集的双边活动成果丰硕,沉甸甸、实打实,中国—中亚国家务实合作开启新篇章。 [详细]
“酷爷爷”与“小使者”,习近平如何与“未来”对话未来
在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紧凑的外访行程中,常常有与当地青少年互动的环节。即便在国内繁忙的日常工作中,习近平也多有与外国中小学生的尺素往来。 [更多]
联通民心,习近平“老友记”跨越山海
“结识新友,不忘老友。”伴随海内外足迹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外国友人的交往故事,成为一段段跨越山海的“老友记”;和老朋友代代传承的友谊,也投射着“国之交在于民相亲”的中国外交理念。 [更多]
面向世界,习近平如何讲故事?
如果说外交是一门关于沟通的艺术,讲故事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之一。可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,也可振聋发聩、发人深省,这是故事的力量。 [更多]
在中央党校迎来90岁生日之时,习近平在这一最高学府强调“为党育才、为党献策”的党校初心。在观察家看来,可以由此更直观感知中共党校教学育人的特点,以及何为学习型政党的“必修课”。 [详细]
中法元首北京再聚首,两国关系“立己达人”
时隔三年多,中法两国元首再次相聚北京。
习近平为何强调政绩观?
中国式现代化正大力推进、全国两会适逢换届的背景下,习近平首次到团组便谈及政绩观,值得关注。
曼谷APEC,习近平为什么引用孔子这句话?
在亚太地区,儒家文化具有广泛影响力。